在 CUDA 中,warp 是由 32 个线程 组成的基本执行单元。每个 warp 中的线程执行相同的指令,这就是所谓的 SIMT(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Thread) 模型。但是,当线程遇到分支(例如 if 语句或 switch 语句)时,情况会变得更加复杂,因为不同的线程可能会按照不同的路径执行。
线程分支时的执行方式:分支分歧(Branch Divergence)
当一个 warp 中的线程遇到条件分支时,可能会导致 分支分歧,即不同线程执行不同的分支路径。具体来说,CUDA 使用以下机制来处理这种情况:
-
分支分歧的发生:
- 如果同一个
warp中的不同线程需要执行不同的分支(例如,某些线程执行if分支,而其他线程执行else分支),则会发生 分支分歧。 warp中的所有线程仍然会按顺序执行相同的指令,但 不同路径的执行是串行的,即需要依次执行所有分支路径。
- 如果同一个
-
如何执行:
- 串行执行分支:在执行时,所有线程会 先执行一个分支路径,然后再执行 另一个分支路径。在执行过程中,其他不在该分支路径中的线程会被 “屏蔽”,即它们的执行会被推迟,直到当前路径执行完毕。
- 掩码机制:CUDA 使用 掩码 来确保每个线程在当前路径中是否执行。执行完当前路径后,线程会跳到下一条路径,然后继续执行。
-
执行流程:
- 步骤 1:如果
warp中的线程遇到一个分支,CUDA 会首先确定哪些线程需要执行if语句中的代码,哪些线程需要执行else语句中的代码。 - 步骤 2:CUDA 会 首先执行一个分支,此时只有需要执行该分支的线程会被激活,其他线程会被“屏蔽”。
- 步骤 3:执行完当前分支后,CUDA 会 切换到另一个分支,然后重新激活那些应该执行该分支的线程。
- 步骤 4:这两次路径的执行分别按照序列化的方式完成,但每次执行时,线程数量始终是 32 个,只是某些线程会被“屏蔽”,它们的计算结果不会被使用。
- 步骤 1:如果
-
性能影响:
- 性能下降:分支分歧会导致性能下降,因为线程需要等待执行不同分支的路径,导致 线程的同步延迟。理想情况下,所有线程应该沿着相同的路径执行,以便充分利用 SIMT 模型的并行能力。
- 编译器优化:编译器通常会尽量避免分支分歧,或者优化线程的执行路径,以减少分支导致的性能损失。
举个例子:
考虑以下代码片段:
__global__ void example_kernel(int *arr) {
int id = threadIdx.x + blockIdx.x * blockDim.x;
if (id % 2 == 0) {
arr[id] = 100; // 执行这条语句的线程将是 id 为偶数的线程
} else {
arr[id] = 200; // 执行这条语句的线程将是 id 为奇数的线程
}
}-
假设
warp中的 32 个线程执行此代码,其中 16 个线程的id为偶数,另外 16 个线程的id为奇数。 -
当
warp遇到这个if语句时,CUDA 会执行以下步骤:- 执行偶数路径:16 个偶数线程会按预期执行
arr[id] = 100,而剩余的 16 个线程(奇数线程)被屏蔽,不执行。 - 执行奇数路径:执行完偶数路径后,CUDA 会跳到
else分支,16 个奇数线程会执行arr[id] = 200,而偶数线程将被屏蔽。
- 执行偶数路径:16 个偶数线程会按预期执行
这种情况下,虽然 warp 中有 32 个线程,实际上执行了两次序列化的路径:一次偶数路径、一次奇数路径。
分支分歧带来的问题
- 执行时间延长:由于每个
warp都必须按顺序执行每个分支路径,分支分歧会导致相同warp内的线程执行顺序受到限制,降低并行执行效率。 - 带宽和缓存效率下降:分支分歧可能导致不同的内存访问模式,这可能影响内存带宽利用率和缓存命中率,从而进一步影响性能。
如何优化分支分歧
- 减少分支数量:尽量避免在同一个
warp内存在多个分支。可以通过设计更为简洁的控制流或者使用 掩码 来控制线程的执行。 - 线程同步:在某些情况下,可以通过线程同步来减少分支分歧的影响,例如在不同线程需要按相同方式执行的情况下,使用线程同步来确保一致的执行路径。
- 使用条件变量:通过条件语句来确保分支路径尽量不在同一个
warp内分歧,例如将分支尽可能均匀地分布到多个warp中。
总结
- CUDA 中的分支分歧 是当
warp内的线程按照不同路径执行时的现象。 - 当分支发生时,CUDA 会先执行一个分支路径,屏蔽不在该路径中的线程,然后再执行另一个分支路径。
- 分支分歧可能导致性能下降,因为它会阻止线程同时执行相同的指令,导致延迟和低效的执行。
- 为了避免分支分歧,应该尽量设计无分支或尽量减少同一
warp中的分支数量。